首頁

ESG

ESG推動組織

ESG推動組織

一、ESG風險評估

本公司參考GRI準則所列的主題,並蒐集利害關係人關心議題,進行與公司營運相關之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議題之風險評估,各主題依「利害關係人關心程度」和「對公司衝擊影響程度」進行評估其重大性,訂定相關風險管理策略。

二、ESG推動單位:永續發展委員會、永續發展委員會工作小組

本公司於104年即設置社會責任委員會,並於111年2月23日董事會決議變更為永續發展委員會以及通過永續發展委員會組織規程、永續發展實務守則修正

為落實推動企業永續發展等相關議題,本委員會下設置永續發展委員會工作小組,並由總經理為召集人指派工作小組組長負責推動相關事宜,執行情形於企業永續報告書揭露,並每年定期向董事會報告。112年5月9日時向董事會報告永續發展推動情形(含111年永續發展執行績效、111年永續報告書編製情形及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時程規劃執行進度報告);於113年5月8日時向董事會報告112年永續報告書確信討論事項,及112年永續報告書的審議案,亦經該次董事會決議通過。

三、 高階經理人薪資報酬與ESG績效連結政策

高階經理人2024年度 ESG具體績效指標
總經理/副總經理E-環境:
1. 關注減緩氣候變遷與調適:推動淨零承諾,如溫室氣體盤查語認證
2. 能源及水資源減量管理
S-社會:
1. 法令遵循及風控,如確保公司內部及其供應鏈無不當勞動之情事發生
2. 參與社區參與與公益活動:(如:淨灘、捐贈等)
3. 員工福利與職業安全:建置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標準,創造安全之工作環境
G-公司治理:
1. 法規遵循:確保符合各國法律與產業規範
2. 商業道德與反貪腐:杜絕賄賂與內線交易
3. 股東權利保護:保障基層員工員工酬勞發放比例
協理1. 協助公司推動職業安全衛生四大計畫,並建置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標準ISO 45001之認證
2. 推動職場安全避免不法侵害等情事發生

四、 董事會對永續發展之督導情形

董事會對永續發展委員會提供之永續發展管理方針、策略與目標制定、檢討措施,必要時會提建議給永續發展委員會或請永續發展委員會再行討論。

113年永續發展委員會運作重點

日期會議報告事項計論事項
議案結論/追蹤
113/2/20

第1屆第6次
永續發展委員會
  1. 上次永續發展委員會討論議案及執行情形
  2. 112年永續報告書撰寫執行情形
    • 驗證及作業程序
    • 工作小組
    • 編制時程及規劃
    • 化工業-永續揭露指標
    • 資訊統計-環境
    • 資訊統計-經濟
    • 資訊統計-社會
    • 113年政府補助申請項目說明
112年永續發展報告書利害關係人鑑別股東或投資機構、員工、客戶、合作夥伴(供應商、承攬商、同業)、政府機關/產協會、社區鄰里、金融機構
112年永續報告書撰寫方向及內容討論章節
第一章 公司組織概況
第二章 利害關係人鑑別與溝通
第三章 公司治理
第四章 永續環境
第五章 企業承諾
第六章 社會公益
依2023年永續報告書章節規劃方向執行,若工作小組撰寫過程中有問題或建議可提下次會議討論。
113/5/7

第1屆第7次
永續發展委員會
  1. 上次永續發展委員會討論議案及執行情形
112年永續報告書審議案ISO14064的認證時程和2050淨零排放目標也要揭露在永續報告書中。依馬小康獨立董事以上建議修改永續報告書後,全體出席董事同意通過。

點擊 + 以展開檢視詳細資訊

報告事項
計論事項
  1. 上次永續發展委員會討論議案及執行情形
  2. 112年永續報告書撰寫執行情形
    • 驗證及作業程序
    • 工作小組
    • 編制時程及規劃
    • 化工業-永續揭露指標
    • 資訊統計-環境
    • 資訊統計-經濟
    • 資訊統計-社會
    • 113年政府補助申請項目說明
議案:
112年永續發展報告書利害關係人鑑別

結論/追蹤:

股東或投資機構、員工、客戶、合作夥伴(供應商、承攬商、同業)、政府機關/產協會、社區鄰里、金融機構

議案:
112年永續報告書撰寫方向及內容討論

結論/追蹤:

章節
第一章 公司組織概況
第二章 利害關係人鑑別與溝通
第三章 公司治理
第四章 永續環境
第五章 企業承諾
第六章 社會公益
依2023年永續報告書章節規劃方向執行,若工作小組撰寫過程中有問題或建議可提下次會議討論。

報告事項
  1. 上次永續發展委員會討論議案及執行情形
計論事項
議案:
112年永續報告書審議案

結論/追蹤:

ISO14064的認證時程和2050淨零排放目標也要揭露在永續報告書中。依馬小康獨立董事以上建議修改永續報告書後,全體出席董事同意通過。

構面風險評估議題風險管理單位管控機制
環境(E)環境保護職安室
  • 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
  • 設置「環安管理委員會」,推動環境保護措施。
空污防制職安室
  • 定期於每季「環安管理委員會」檢討空污防制議題。
水資源管理職安室
  • 定期於每季「環安管理委員會」檢討水資源議題。
溫室氣體職安室
  • 從法規及自然災害評估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定期每年於永續報告書揭露溫室氣體排放量。
能資源管理公用事業部
  • 定期於每月「節能會議」,針對能源管理各項措施執行檢討。
廢棄物管理職安室
  • 定期於每季「環安管理委員會」檢討廢棄物管理議題。
環保法規遵循職安室
  • 定期於每年兩次「風險管理委員會」報告法規遵循風險管控。
社會(S)職業安全衛生職安室
  • ISO45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 設置「環安管理委員會」,定期每季召開會議,檢討執行情形,並推動改善措施。
勞雇關係人資部
  • 定期每月召開「經營會議/部門會議」。
  • 設置「人事評議委員會」討論人事重大議題。
社會公益總務課
  • 成立「綠色公益社」推動公益活動參與。
勞動法規遵循人資部
  • 定期於每年兩次「風險管理委員會」報告法規遵循風險管控。
公司治理(G)公司治理架構人資部
  • 董事會
董事會及功能性委員會董事會
  • 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
  • 依法規訂立組織規程及議事辦法。
  • 設置公司治理主管協助會議運作。
內部控制各部門稽核室
  • 由各部門主管依制定之作業辦法及程序監督。
  • 稽核單位定期執行稽核作業。
  • 內部稽核主管與獨董溝通、董事會報告。
誠信經營總經理室 稽核室
  • 制定「誠信經營守則」及「誠信經營作業程序及行為指南」及「道德行為準則」。
  • 定期教育訓練宣導,傳達誠信經營政策及管理措施。
營運風險管理總經理室
  • 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定期每年兩次召開會議,並定期每年向董事會報告風險管理執行情形。
利害關係人溝通財會部
  • 公司網站設置「利害關係人專區」,提供聯絡窗口及聯絡方式。
  • 建立溝通機制(定期/不定期)與相關利害關係人溝通。
公司治理法規遵循財會部
  • 定期於每年兩次「風險管理委員會」報告法規遵循風險管控。
  • 安排董事教育訓練及參加主管機關宣導會。

環境(E)

風險評估議題項目

點擊 + 以展開檢視詳細資訊

風險管理單位:

職安室

管控機制:
  • 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
  • 設置「環安管理委員會」,推動環境保護措施。
風險管理單位:

職安室

管控機制:
  • 定期於每季「環安管理委員會」檢討空污防制議題。
風險管理單位:

職安室

管控機制:
  • 定期於每季「環安管理委員會」檢討水資源議題。
風險管理單位:

職安室

管控機制:
  • 從法規及自然災害評估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定期每年於永續報告書揭露溫室氣體排放量。
風險管理單位:

公用事業部

管控機制:
  • 定期於每月「節能會議」,針對能源管理各項措施執行檢討。
風險管理單位:

職安室

管控機制:
  • 定期於每月「節能會議」,針對能源管理各項措施執行檢討。
風險管理單位:

職安室

管控機制:
  • 定期於每年兩次「風險管理委員會」報告法規遵循風險管控。

社會(S)

風險評估議題項目

點擊 + 以展開檢視詳細資訊

風險管理單位:

職安室

管控機制:
風險管理單位:

人資部

管控機制:
  • 定期每月召開「經營會議/部門會議」。
  • 設置「人事評議委員會」討論人事重大議題。
風險管理單位:

總務課

管控機制:
  • 成立「綠色公益社」推動公益活動參與。
風險管理單位:

人資部

管控機制:
  • 定期於每年兩次「風險管理委員會」報告法規遵循風險管控。

公司治理(G)

風險評估議題項目

點擊 + 以展開檢視詳細資訊

風險管理單位:

人資部

管控機制:
  • 董事會
風險管理單位:

董事會

管控機制:
  • 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
  • 依法規訂立組織規程及議事辦法。
  • 設置公司治理主管協助會議運作。
風險管理單位:

各部門稽核室

管控機制:
  • 由各部門主管依制定之作業辦法及程序監督。
  • 稽核單位定期執行稽核作業。
  • 內部稽核主管與獨董溝通、董事會報告。
風險管理單位:

總經理室 稽核室

管控機制:
  • 制定「誠信經營守則」及「誠信經營作業程序及行為指南」及「道德行為準則」。
  • 定期教育訓練宣導,傳達誠信經營政策及管理措施。
風險管理單位:

總經理室

管控機制:
  • 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定期每年兩次召開會議,並定期每年向董事會報告風險管理執行情形。
風險管理單位:

財會部

管控機制:
  • 公司網站設置「利害關係人專區」,提供聯絡窗口及聯絡方式。
  • 建立溝通機制(定期/不定期)與相關利害關係人溝通。
風險管理單位:

財會部

管控機制:
  • 定期於每年兩次「風險管理委員會」報告法規遵循風險管控。
  • 安排董事教育訓練及參加主管機關宣導會。